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德育工作 >  德育工作

《学生常规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李婷玉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20 阅读次数:33


2024年9月20日下午,秋意渐浓。在开学伊始、秩序初建的关键节点,学生处特邀经验丰富的李婷玉老师带来了一场极具针对性和实操性的主题讲座——《学生常规管理的策略与方法》。李老师以其多年深耕一线的丰富实践和深刻洞察,系统梳理了学生常规管理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为全体班主任及青年教师有效建立班级秩序、营造良好育人生态提供了宝贵的智慧锦囊。

李老师开宗明义,指出“常规管理是班级运行的基石,更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育规则意识、实现自主成长的基础保障”。她强调,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常规管理绝非简单的“管束”与“压制”,而应是“科学引导、习惯养成、文化浸润、自主管理” 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在有序的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讲座中,李老师聚焦“策略”与“方法”,层层递进,分享了其宝贵的实践经验:

“立规明矩”的策略:重在清晰与共识

“规则可视化”: 李老师强调,规则制定需具体、明确、可操作,避免模糊与歧义。她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校纪班规转化为学生易懂易记的“公约”、“清单”或“流程图”,并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

“过程民主化”: 规则并非教师“一言堂”,李老师分享了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规则的讨论与制定,通过班会等形式达成集体共识,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和遵守的主动性。

“解读情境化”: 结合具体案例(如课堂纪律、卫生值日、物品摆放、文明礼仪等),李老师生动阐释了如何在不同场景下解读规则,让学生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如尊重、责任、效率、安全)。

“执行落实”的方法:贵在坚持与温度

“要求一致,执行坚定”: 李老师指出,教师团队(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对常规要求必须高度一致,执行过程要公平公正、持之以恒,避免朝令夕改或因人而异,建立规则的权威性。

“及时反馈,正向强化”: 强调“看见”的力量。李老师介绍了如何运用即时、具体的表扬(口头、书面、小奖励等)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树立榜样。对于需要改进的行为,则注重“对事不对人” 的温和提醒与引导,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

“巧用工具,智慧管理”: 李老师分享了如“班级日志”、“量化积分表”(侧重过程性评价与激励)、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等实用工具,借助信息化手段(如班级管理APP)提高效率,让管理更清晰、透明。

“内化于心”的升华:指向自主与成长

“赋予责任,培养担当”: 李老师提倡将常规管理的职责分解,设立各种小岗位(如“灯长”、“桌长”、“礼仪督察”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在承担责任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约束力。

“文化引领,润物无声”: 将常规要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李老师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主题墙报、班级口号、榜样故事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自觉守规的班级氛围,让规则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关注个体,因材施教”: 李老师特别提醒,对于习惯养成困难的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原因(家庭、心理、能力等),给予更多耐心、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体现教育的温度与关怀。

 

李婷玉老师《学生常规管理的策略与方法》主题讲座,不仅是一次管理经验的倾囊相授,更是一次教育智慧的深度碰撞。她引领我们重新审视常规管理的育人价值,理解其作为立德树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精耕常规管理的沃土,方能更好地涵养学风、塑造品格、赋能成长。相信李老师带来的这些宝贵经验与策略,必将在我校各班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营造更加规范有序、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每一位学子在良好习惯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2024年9月20日